發聲者總會面臨種種解讀,而這些解讀往往根本不受發聲者自己的控制。
對我來說,這一切的開始是古城鐘樓。
" 古城鐘樓 " 是 2011 年開通的一個微博賬號,頭像是坐落于西安市中心的鐘樓夜景,其個人簡介寫道:" 我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也是五代、宋、元時長安城的中心。"
從開通賬戶到現在,古城鐘樓只做一件事,在每天的整點,發送一條用干支計時表示的報時微博,再附上相應數量的 " 鐺 ~",代表鐘樓的鐘聲,8 年來幾乎從未中斷。
古城鐘樓的微博截圖
它的每條報時微博下都有幾十條評論。有人在這里發泄情緒,有僵尸號在這里評論重復的無意義內容,有人對鐘樓道早安、午安或者用 " 咚 " 來附和它,還有些人對這里的每條評論都加以回復,安慰難過的評論、鼓勵表達愿望的評論,質疑那些僵尸號 " 你是不是機器人 "?
甚至還有人以 " 粉絲這么多,每天發鐺鐺鐺這種無聊微博 " 為理由舉報了古城鐘樓。當然,最后沒有得到受理。
在六年前我剛剛開始用微博、還根本不知道什么是 bot 時,古城鐘樓讓我第一次接觸到了一個典型的 bot 賬號。
1
社交媒體上的 bot 最早出現在推特。那時,這些賬號就和 bot 這個名字的全稱 Robot(機器人)一樣,大多是由自動化的程序控制,按照預設的規則發布、轉發一定主題的推文:可能是古城鐘樓靈感來源的大本鐘 bot,會在整點發送 BONG 來報時;JustDiedBot 會從維基百科的名人詞條抓取信息,一旦發現哪位名人被確認去世,就立刻發布一條訃告……
JustDiedBot 的幾則訃告
直到今天,推特上的 bot 賬號們大都還是由自動化腳本操控。它們不作主觀判斷,不與他人進行與 bot 主題無關的互動,定期按時更新……總之,這些 bot 只是冷冰冰的機器,沒有人格存在。
在國內的微博上,有一批同樣給自己起名 "XXX bot" 的賬號。相比它們在推特上的前輩,這些微博 bot 要人格化得多,他們接收粉絲的投稿,篩選后發布——其篩選過程絕大多數是由人類完成的。一些 bot 還會對所發內容進行帶有情感色彩的評論,像其他微博博主一樣與粉絲頻繁交流。
今天,微博上有成千上萬的 bot 賬號。他們所涉及的內容從幽默到懷舊再到各種小圈子內的 " 瓜 ",幾乎無所不包,這些人格化的 bot 已經成為了微博生態的一部分。
2
在微博用 "bot" 為關鍵詞搜索用戶,搜索結果的第一位就是 " 千禧 bot"。千禧 bot 有 42 萬粉絲,排名在它之下的幾個 bot 賬號粉絲數分別是:810 萬、556 萬、167 萬和 258 萬。
" 千禧 bot" 主要分享的是千禧年間(1990 到 2010)的人、事和物,其內容相當廣泛,當時流行過的歌曲、影視、明星和樂隊,銷量很廣的零食、玩具和其他各式商品,只要是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過印記的事物,都有可能出現在千禧 bot 上。
千禧 bot 微博截圖—— " 硬幣筒 "
還有 2000 年前后那簡陋而質樸的操作系統、網頁和電子游戲,在千禧 bot 的近 3000 條微博中,最有熱度的往往就是這些有關互聯網的東西。相比地域色彩較重的實體物品,網絡似乎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將素不相識的人們連接在了一起,盡管當時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
今年 1 月一條關于 Windows XP 開機音樂的微博得到了不少轉發
余弦從去年 10 月開始運營千禧 bot,這個賬號的運營者只有她一個人。余弦告訴我,這個賬號從來沒有接過廣告,一直是她 " 用愛發電 "。
余弦最初接觸 bot 是在推特上,但是直到去年微博 bot 大噴發,她才起了自己也做一個類似賬號的想法。相比之前微博常見的 "XXX 君 " 命名格式,余弦覺得 bot 這個詞更直接、更具功能性,而且,她認為千禧年是很有科技感的年代,和 bot 這個詞更搭一些。
千禧 bot 極少與粉絲互動,也幾乎從不做主觀判斷和情感表達。除了極小部分投稿會附上解釋性的背景資料防止大家看不懂, bot 的所有內容都來自于直接引用投稿人的原話。余弦對于千禧 bot 的定位是無機設備,她一直盡量避免加入個人情感——即使是和投稿人溝通時也是如此,對于受理的投稿,她會回復 " 收到 " 或者 "done",對于不夠清晰的投稿她會要求更多資料,除此之外再無任何多余的溝通。
千禧 bot 的頭像和微博背景都來自與 Windows98 系統
不過,在投稿內容以外,余弦本人的趣味和情感還是透過賬號逸散了出來。由于是一個人運營,千禧 bot 并非 24 小時工作,每天投稿分享結束時,賬號會發布一條通知微博,這條微博的最后往往會以一個機器的口吻說明分享結束的理由—— " 正在清理光驅塵垢 "、" 正在烘干受潮的數據 "、" 正在使用后臺挖礦 "。
幾天前的 " 需要提前冷卻 " 明顯暗示了天氣很熱
這些只言片語最終還是把千禧 bot 人格化——準確來說,是機器格化了。在這些通知微博下,總是有人評論 " 晚安 " 或者表達感激,就好像他們知道在千禧 bot 機械式的賬號外殼背后,有一個正在試圖保留住千禧往事、活生生而浪漫的人。
3
" 有錢人發言 bot" 在各個方面都與千禧 bot 截然不同。這個分享有錢人生活的 bot 賬號除了分享投稿,還經常自己發起話題或者投票希望大家討論,在轉發一些微博時也從不避諱帶有感情色彩的評論和表情符號。
這已經是賬號運營者克制之后的結果了。在賬號建立之初,一位運營者經常在 bot 賬號上分享自己與 " 有錢人 " 毫無關系的生活日常,遭受了大量 " 這樣根本不 bot" 的批評。
" 賬號的名字只是我們隨便取的,那個時候其實沒有很清楚 bot 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錢人發言 bot 有兩名運營者,她們都覺得推特式的 bot 賬號局限性太大,根本不適合 " 有錢人發言 " 這個主題。
有錢人發言 bot 常見的投稿內容
她們曾經嘗試像 " 真正的 bot" 一樣,把每個投稿人的投稿原樣發送出去,不做任何審核和評價,結果被人噴為什么不做審核。左右為難之下,她們一度想要改名,把 bot 給拿掉,一位運營者坦言:" 我們其實就是吐槽君 "(吐槽君是一系列營銷號的常見后綴,相比 bot 要更具個人色彩)。
由于種種原因,賬號仍然保留了 bot 的名號,但是兩位運營者已經不再試圖去遵守 bot 的諸多準則,評論、抽獎、" 哈哈哈 ",這些個人意味濃厚的東西在有錢人發言 bot 里一個不少。
和投稿人之間,兩位運營者也有不少交流。有些投稿者會對生活抱有疑慮,或者是面臨破產、家道中落,他們大多得到了安慰和 " 貼心的心理關懷 ",這種交往有時會進一步蔓延,成為雙方之間的私人友誼—— " 有時候我們就像深夜知心大姐姐一樣 "。
4
能像 " 有錢人發言 bot" 的兩位運營者這樣坦然面對批評的人并不多,尤其是有時這種批評要更加復雜,更加難以化解。
去年年中,一個名叫 " 意難平 bot" 的賬號出現在微博上,主要發布文學作品中那些令人難以釋懷和不甘心的故事情節。這類劇情往往能給讀者留下很深的印象,因此意難平 bot 的很多內容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在當時微博涌現的 bot 大潮中算是評價和熱度都相當不錯的 bot。
一個典型的意難平式分享,由投稿的作品原文和評論區的粉絲感慨組成
" 意難平 bot" 成功后,很多類似的賬號相繼出現,效仿其內容。一年過去了,今天的微博上有很多意難平 bot。他們的名字大同小異,無非是后面多個下劃線,中間加個破折號;所發的內容也差不多,只不過是從最初的文學作品擴展到了影視、動漫、游戲乃至娛樂圈的明星或者組合。
微博搜索中排在上面的幾個意難平 bot
這些面容相似的 bot 中已經沒有最初那個意難平 bot 的身影了。去年七八月間,由于微博下出現了大量的爭吵和謾罵,意難平 bot 的初代目刪除了之前發過的所有微博,改掉了名字,宣布 bot 從此停更。
爭吵最初源于對于某些東西算不上意難平的不同理解。常見的情況是,一位讀者投稿說他對某某作品中的兩名角色最終沒能在一起(而是和其他角色在一起了),感到非常意難平,反對的評論就隨之出現—— " 在原文里,XX 明明已經和 XXX 在一起了,你現在覺得他沒和 XXXX 在一起意難平,是不是在惡心我們官配黨?" 這種不同理解因為某些圈子內的 " 默認 " 規則(比如不拆散原文定下的官配),往往會演化為粉絲們之間的意氣之爭,最終導致大規模的互相謾罵。
而最終擊倒意難平 bot 的,是某位粉絲投稿說,他沒能買的他家偶像的雜志,這讓他非常意難平。很多并不粉這位偶像的人認為這根本算不上意難平,這個 bot 發這個非常不妥,而隨之而來的偶像粉絲們紛紛反駁,表示自己覺得這件事很意難平。
偶像粉絲圈向來是微博上聲浪最大、紛爭也最多的群體,事情很快完全脫離了控制,厭惡這位偶像及其粉絲群體的人、想捍衛這位偶像的粉絲們紛紛趕來。他們在意難平 bot 的這條微博的轉發和評論里開戰,戰爭最終留下的幾千條轉發和評論,大都已經和這條微博的內容本身毫無關系了。
到底什么算是意難平?bot 運營者自己的想法已經和他越來越多的關注者發生了沖突,在他最后一條微博中,bot 運營者說道:" 現如今解讀詞語的人多了去了,各人有各人的意難平的來處和理解……江湖再見 "。
然而正如其運營者所說的那樣," 以后還會有新的意難平 bot 的 "。這些 bot 欣欣向榮,就像意難平 bot 剛剛出現時那樣。
在微博上搜索意難平 bot 有 4 頁,也就是近百個結果
5
保持冰冷的表象,還是拋開那些守則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微博上的 bot 們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很多時候,這種選擇的意義并沒有運營者們想象的那么大,就像傳播學中那條永恒不變的定律:發聲者總會面臨種種解讀,這些解讀往往根本不受發聲者自己的控制。
(這篇文章本來還會涉及一個眾所周知的 bot,但由于某些原因,它無法出現在這里。在各種意義上,我都對此表示遺憾。)
來源:游戲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