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年前,這家公司帶著他們的產品參加了 E3,成為第一個出現在 E3 上的國產網游。
榕城福州,有著省會和東南沿海的區位條件,但無論是在傳統意義上的城市發展,還是象征著前沿的互聯網產業當中,都是一個存在感比較低的城市。
然而在 2019 游戲上市公司半年報中,兩家來自福州并頗有淵源的公司——網龍和 IGG,同時進入營收前十,這有點令人意外。
IGG 在如今的手游領域,尤其是出海方面頗有建樹。
網龍是一家有著 20 年歷史的老牌網游公司。如同福州這座城市一樣,這家公司總是容易被大家忽視,但它在國內游戲和互聯網的發展進程中都留下過一些值得被提起的印記。
酷似《星際迷航》進取號的網龍總部,耗資 1.6 億美元,有外觀和設計版權,曾在海外社交網絡上有過討論
兄弟聯手
網龍是一家家族企業。
創始人劉德建的母親楊振華曾是一名大學教授和研究員,1985 年發明了國內第一個使用生物工程技術的保健品,兩年后她下海經商,產品 " 楊振華 851" 一度熱銷。因此,劉德建早年便到美國堪薩斯大學生物化學專業讀書,畢業后也在楊振華的美國分公司擔任管理職位。
在美國期間,劉德建對網絡和國內互聯網的前景產生了濃厚興趣,并決定回國創業。1999 年,劉德建拉上在福建衛生廳借調的堂弟劉路遠,一起創辦了網龍公司。
劉德建與劉路遠
網龍創辦之初的業務是做網站。他們做了一個普通的健康網和生活服務資訊網,又恰逢互聯網泡沫破裂的不利環境,這條路根本看不到希望。
在福州 851 大樓掛牌的網龍打出 " 中文信息因特網 " 的介紹
2001 年初,網龍的一名員工在玩剛上市的網游《石器時代》,這引起了劉德建的極大興趣,他們沉迷其中,做網游的欲望也愈發強烈,網龍馬上就成立了一個游戲開發公司——天晴數碼。
第一款亮相 E3 的國產網游
現在的騰訊公司副總裁,天美工作室群總裁姚曉光,當年就是天晴數碼的第一名員工。
姚曉光是騰訊游戲的一位關鍵人物,他帶領的天美開發了《QQ 飛車》《王者榮耀》等產品
當時的姚曉光還是一位初出茅廬的游戲開發者,建立過游戲開發論壇 "NPC6",也有自己編寫游戲 Demo 的經歷,在亞聯做過網游,也在創意鷹翔做過單機。
他加入天晴后,與劉德建等人決定做一款《石器時代》同類的回合制網游。由于缺少經驗,他們先做了一個只有一個場景的圖形聊天 MUD《彩色江湖》,以其作為原型和測試版本。
《彩色江湖》之后也發展成了一個獨立的系列
2001 年 11 月,天晴以《彩色江湖》為基石,一點點搭建起來的回合制網游《幻靈游俠》面世。同一時期,網易也推出了他們的首款網游,同為回合制的《大話西游》。
值得一提的是,周星馳助陣的《大話西游 1.0》在公測后就宣告失敗重做,而《幻靈游俠》2002 年 3 月收費運營后,創造了 5 萬多人同時在線的成績,這也和天晴做過的在當時很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有關。
2002 年 5 月,天晴帶著《幻靈游俠》參加了 E3。它和《秦殤》成為繼《傲世三國》后又一次在 E3 亮相的國產游戲,也是第一個國產網絡游戲,一時間媒體競相報道。之后,《幻靈游俠》又以國際版參加了 2003 和 2004 年的 E3,并在美國和日本展開測試。
《幻靈游俠》在 E3 參展的照片
《幻靈游俠》作為當時為數不多的國產網游,也有一些超前和有趣的系統。
比如,武功自創系統,從名稱、效果到圖像都可自創,自創技能可傳授其它玩家,但攻擊傳授者無效;還有點穴、偷盜、發射暗器等功能,如被點了穴未得到解救就無法交談和戰斗,偷盜可以偷其他玩家的錢,失手則會損失全部生命值;而五行鍛造則是遵循五行八卦的原理設計,還涉及主副成分、鍛造經驗、地圖等要素,這在當時也足夠新穎。
《幻靈游俠》游戲畫面
社交也是當時的一個話題。如今的《劍網 3》等網游因社交方面突出被冠以各種稱謂,其實十幾年前的《幻靈游俠》就已經被稱為 " 第一媒婆網游 " 了。
游戲畫風和音樂優美,寵物可愛,節奏也比較休閑,能吸引到女玩家,而且還很時髦地加入了結婚系統。當時的玩家對游戲社交興趣盎然,官方搞過一個 " 游戲男女將愛情下載到現實 " 的調查,吸引三萬余人參與,結果堅信可以奔現的比例達到 75%,有些游戲情侶也真發展到了現實婚姻。
游戲里有造房子系統,夫妻還能有自己的家
《幻靈游俠》在前兩年經歷了從 1.0 到 2.5 版本的迭代,運營情況還算穩定,2004 年推出的 3.0 版本則成為一道分水嶺。
3.0 基本相當于一個新游戲,地圖、任務、戰斗、寵物、裝備等系統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讓老玩家們感到不習慣。比方說原來等級夠了就能直接捉寵,3.0 則要先打到圖鑒卡和捕捉卡能捉寵,也不能帶比玩家等級高的寵了;打怪后直接獲得獎勵改成開寶箱獲得;裝備也增加了耐久度的設置,等等。
《幻靈游俠 3.0- 永恒之戀》
當時相當一部分玩家不愿意轉檔,官方最終采取了 2.5 和 3.0 并行運營的方式,這導致用戶被分散,也拖累了后續的開發運營,再加上一些因經驗不足產生的設計弊端在游戲后期凸顯以及外掛的影響,還有市面上回合制競品的出現,《幻靈游俠》的人氣日漸式微。
如今《幻靈游俠》早已在網龍的游戲列表里消失,但游戲服務器至今還開著,也算是一個古董級的產品了。
靠《魔域》上市
2003 年,天晴推出了第二款作品《征服》,這款游戲雖然在國內市場反響平平,但對天晴有著很大的意義。一方面,通過這款游戲,天晴逐步掌握了一套穩定的自主引擎技術;另一方面,這款游戲出口到了多個國家,積累了出海經驗。
真正讓網龍獲得商業上巨大成功的是 2006 年 3 月推出的《魔域》。
在《魔域》的開發和上市階段,中國網游市場正在經歷變革。
一是免費商業模式剛興起。網龍看到這個趨勢后,決定將《魔域》永久免費,并按照免費游戲的思路進行后續開發,避免了當時一些游戲在時間收費后又強行加道具收費的麻煩。
再就是當時這類 2D/2.5D 網游競爭愈發激烈,想留住玩家變得困難。在這種市場環境下,爽快度成為《魔域》的一個標簽。
比如,玩家不僅可以培養幻獸助戰,還可以體驗另外一個標志系統—— XP 技能,類似于積攢怒氣放大招。XP 技能威力和范圍極其強大,一波下來可以輕松秒掉一堆怪物,有割草般的快感,組隊用 XP 獲得的經驗也會加倍;戰斗技能,如戰士的連擊技飛天連斬,以及技能視覺效果也相當酷炫,再加上滿世界刷 BOSS、PK 等玩法也很爽快,當時的 MMORPG 玩家,不論新老,都很吃這一套。
XP 技能
同時,《魔域》也算是國內最早嘗試聯合運營的 MMORPG 之一,QQ、迅雷、聯眾這些大平臺都曾是它的聯運商。
綜合這些,《魔域》成為網龍用戶量和收入最高的網游。
《魔域》上線 1 年多只有 2 個職業," 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 的黃健翔代言可以說十分貼切了
憑借《魔域》在商業上的成功,2007 年底,網龍在香港創業板上市,成為當年國內游戲公司上市熱潮中的一員。
2008 年,由港股創業板轉至主板
后來,《魔域》經歷了各種內容擴充后,免費游戲不公平的弊端不斷顯現,土豪和普通玩家的游戲體驗變得懸殊。2009 年成神系統推出后,用戶流失加劇,官方也通過懷舊版、掉錢版等各種手段來挽救過,還有打年,通天塔的出現不止加速了游戲變味,同時引發了不小的涉賭爭議。
此時,網龍也在利用自己的引擎技術不斷開發新作。有機甲題材的《機戰》,也引進過《英雄無敵》《地下城與守護者》《投名狀》《變形金剛》、迪士尼等 IP 并推出改編網游,路子和另一家國內知名公司完美世界有幾分相似。" 天晴天晴,萬年引擎,完美一出,誰與爭鋒 ",這句當時流傳于玩家群體的調侃,也是對這兩家公司一定程度地概括吧。
但這些新游戲都難以替代《魔域》的地位,在之后相當長的時間內,《魔域》都是網龍的收入支柱。
改變與嘗試
作為一家靠技術起家的廠商,網龍也曾試圖在游戲開發上有所突破和證明。
2010 年,正值動作類 MMORPG 熱度旺盛的時期。天晴公布了一款帶有輕功、QTE、機關、連招等要素的 3D 動作網游《武俠》(代號),游戲視頻放出后吊足了玩家們的胃口,還宣布了和陳可辛合作拍攝電影的消息,但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這個游戲之后便銷聲匿跡了。
2012 年,一款致敬《騎馬與砍殺》的硬核網游《虎豹騎》通過一個展示 " 大軍出征 " 的 Demo 得以在網龍立項,并于 2013 年對外公布。
盡管測試反饋良好,但因開發周期長、類型小眾以及端游環境衰退等眾多不利因素,按照制作人李東成的說法,包括網龍自己在內,都沒人敢發行《虎豹騎》,2016 年網龍甚至暫停了開發支出,準備結束這個項目。制作組在困難的情況下自力更生繼續開發,并找到了發行商,游戲在 2016 年底正式上架 Steam。
《虎豹騎》是一款很有誠意和亮點的國產游戲。采用虛幻 3 搭配 PhysX 引擎制作,音樂由為《皇家騎士團》《最終幻想》譜曲的琦元仁操刀,為了做到對戰爭歷史的真實還原,制作組對漢代文物、遺址和資料文獻做了大量考據,他們中還有主筆過古代戰爭相關書籍的成員。
甲胄設計參考歷史
制作組實際測試各類甲胄防御效果
同時,游戲設計方面也可圈可點。例如武器傷害根據武器種類及攻擊方式、部位等細節進行了區分,護甲同樣有各種部位的搭配和抵御效果;玩家操作和帶兵的策略性;以及借鑒《坦克世界》科技樹的兵種養成等等,并且在商業化上做的很克制。
諸多優點使得它在目標群體當中的確獲得了不錯的口碑,Steam 上架后好評率一度到過 90% 以上,正因為如此,它成為索尼中國之星的第一批入選游戲,國服也通過 Wegame 推出。
但《虎豹騎》也有短板和缺憾。比如最基礎的優化,新人不易融入等問題,包括后續的一些改動和更新,尤其是跟風而推出的吃雞模式,反饋不佳,在市面上幾款騎砍類的網游中,宣傳也不夠有力。
由于種種原因,《虎豹騎》上線后的命運也屢遭挫折。先是 Steam 發行的合作方不再代理移交給網龍,服務器還因此停了一段時間。后來制作組核心成員在 2018 年中出走另立門戶,這給后續開發帶來了重大打擊,網龍也進入了逐步放棄這個項目的狀態中。因為長時間看不到更新和宣傳,游戲人氣日漸蕭條,也讓曾經對它滿懷希望的玩家們感到惋惜。
官網更新停止在了 18 年 11 月
《魔域》涉賭風波
2018 年,網龍端游收入 19.15 億元,同比增長近 40%,并且創造了 20 年來的歷史新高,這在當前的大環境下顯得有些不可思議,這除了老網游自身的運營,背后有關《魔域》涉賭的風波也備受關注。
近 10 年間,一直有玩家舉報有商人利用《魔域》的打年、阿拉瑪之魂合成、魔石交易等游戲內容開展賭博,不少玩家經濟損失慘重,網龍公司也牽連其中,不少新聞媒體都報道過。
2019 年 6 月,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回復稱,"2019 年核查《魔域》多達 60 多人次,并多次參與各級檢查,未發現有違反《網絡游戲管理暫行規定》的違法行為 "。
如今,文旅部門已不再承擔網游行業的管理職責,《暫行辦法》也已廢止。在政策變化并日益嚴格的現實下,面對玩家舉報和負面新聞,必然是《魔域》和網龍在未來繞不開的風險。
兩筆買賣
熟悉網游的玩家對 17173 肯定不會陌生。在端游時代,它是首屈一指的游戲門戶網站,也是廠商們最主要的新游宣傳陣地。
17173 的前身是國內最早的網游公會之一 " 網絡十字軍 " 下屬《萬王之王》分會的副會長寒風創辦的公會網站 " 天國主頁 ",主要都是《萬王之王》的內容。
網龍劉氏兄弟在做《幻靈游俠》的時候就想到,需要一個網站來宣傳游戲。2001 年,網龍招募了寒風,天國主頁演變成了綜合游戲門戶,名稱定為 17173。
趕上了網游快速發展風口,再加上網媒時效性強,頻率高等優點,以及 " 游戲專區 " 等創新,17173 的流量和地位愈發顯著,也帶來了可觀的廣告收益。
負責人蔡宗建所創的專區模式是 17173 成功的重要因素
2003 年 11 月,劉德建為了給游戲研發擴充資金,不顧公司上下的反對,將 17173 以 2050 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搜狐。
蔡宗建 2005 年離開網龍,創立了天盟數碼,也就是 IGG。早期的天盟為玩家所熟知的可能只有旗下以《冒險島》專區為特色的游戲媒體 766,其實他們也是一家游戲開發公司,但主要面向海外,近幾年 IGG 在手游出海上做出名堂,才被更多人關注。
2007 年,剛上市的網龍開始布局無線業務,花了 10 萬從開發者熊俊手中買下了當時在威鋒網等論壇上頗受歡迎的 iPhone PC Suite,熊俊也加入網龍負責產品的開發迭代,后更名為 91 助手。
2010 年,iPhone 4 發布,智能手機也在國內開始普及;2012 年左右,隨著《我叫 MT》等手游的火熱,國內手游市場成型,并且迎來了一個 " 渠道為王 " 的時代,在各大渠道中,功能和體驗成熟的 91 助手占有重要地位。
智能手機,iPhone(越獄)的流行造就了 91 的地位
2013 年,網龍以 19 億美元的價格將 91 助手和無線業務賣給了百度。這個數字超過了當時整個網龍公司的市值,并創造了當時中國互聯網收購金額記錄。
10 萬人民幣變 19 億美元,不久后 " 渠道為王 " 的時代也逐漸消逝,可以說網龍在最佳的出手時機做了一筆利益最大化的買賣。
91 并入百度后,也因經營不善,外部市場變化等原因而沒落,最后于 4 年后的同一天宣布關停,令人唏噓。
結語
國內網游市場的興起,第一批涉足自主研發,對技術的重視,這些都幫助網龍快速發展,而在這個過程中,重商業化、換皮、快餐化等國產網游時代的弊病,也在這家公司身上顯露無余。
這期間,他們有過突破自我的想法和嘗試,但終究在投入和回報的權衡下而卻步,這也是中國游戲行業一個普遍心態的縮影。
如今,網龍已經不是一家純游戲公司了。在 91 收購案后,網龍在數字教育領域動作頻頻,經過幾年的發展,收入上也已經超過了游戲。
偏安東南一隅的網龍或許會繼續低調下去,但如開篇所提到的,它在國內網游史上留下的這些大小印記值得我們記住。
來源:游戲研究社